网上有关“朱元璋为什么打压刘伯温呢?”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朱元璋为什么打压刘伯温呢?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看过关于明朝历史的人,都会对朱元璋身边的智多星刘伯温印象深刻。
刘伯温为大明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在建国初期,也就是明洪武三年(1370)奖赏开国功臣的时候,朱元璋只是册封了他为诚意伯,这并不是最高的爵位,且每个月的薪水也少的可怜。
如果单纯的按照对大明王朝的贡献来说,刘伯温为朱元璋出谋划策,他博通经史尤精象纬之学,时人比之诸葛亮,并且帮助他获得很多战役的胜利。
那么,朱元璋为什么只是册封他当一个小小的诚意伯,而不是朝廷重臣呢?
其实,这一点很好解释,和朱元璋出身有关,他出身贫寒,比较自私狭隘。跟随朱元璋征战多年的属下内部并不是很团结,他们帮派林立,其中有一个最大的帮派就是以朱元璋为首的淮西集团。
他们人数众多,每一位成员都名声在外战功赫赫,它崛起于元末割据之际,形成于明朝肇建之中,是朱元璋赖以建立明朝、统一南北的核心力量。这其中就包括郭英、李善长、徐达等人,这些人都朱元璋的誓死追随者,又大多是淮西地区的人。
这也对百姓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甚至会觉得会说淮西话是一件十分光荣的事情。再来看看刘伯温,他则属于另一个门派,因而在朱元璋眼里,他并不是自己人,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刘伯温料事如神,政治才能以及军事才能都十分厉害。
相信,没有哪儿个皇帝会喜欢各方面都比自己优秀的人,因为他们会随时威胁大明江山社稷的稳定。
于是,为了以防万一,朱元璋在建国后就处处打压刘伯温,不仅不授予他应得的官位,反而任由别人欺压刘伯温。刘伯温和李善长二人一直不和,曾经发生多次政治冲突。
曾经,有一个叫李彬的官员,违法乱纪,被刘伯温关进了大牢,等审查完案件之后,他就秉公执法,立即下令要杀死李彬。那么,这个李彬是谁?他其实就是李善长的人,为了救他,李善长就特意找刘伯温求情,恳求他能网开一面,刀下留人。
奈何,刘伯温是油盐不进,坚决不松口,不仅如此,他甚至还扬言要上奏朝廷,让朝廷处置。这让李善长十分生气,决定一定要找机会报仇。回去之后,李善长是冥思苦想,终于想到了好的办法。第二天一早,他又找到刘伯温,表示,京城已经很长时间没有下雨,既然刘伯温十分精通天文地理,五行八卦学说,自然知道现在根本不能杀人,否则会惹怒上苍的。
李善长这招十分阴毒,他话里有话,意思是说如果刘伯温杀了李彬,那么很有可能会导致天不下雨,引发旱灾。刘伯温听后,不仅没有害怕,反而更是坚定的说道:只有杀了李彬,天才会下雨。
刘伯温已经退隐,为什么朱元璋还是不放过他?
朱元璋从来都不见得有多信任刘伯温,胡惟庸的挑拨诬陷,引起朱元璋对刘伯温的猜忌,起了杀心。最后胡惟庸毒杀刘伯温,朱元璋就顺水推舟了。
刘伯温出山的时候,就没有给朱元璋留下好的第一印象。
刘伯温在1359年才出山,年近半百了。朱元璋派孙炎去请刘基、章溢、叶琛出山时,另两个都痛快的去了,刘伯温不知道是要学诸葛亮还是看不上朱元璋,拒绝不去。孙炎再去去请他,他还是不答应,顺便送了孙炎一把宝剑。孙炎没收他的剑,写了首诗,意思是他的宝剑应该献天子,专门斩杀不听话的人。这不是赤裸裸的威胁吗?刘伯温马上写了著名的?时务十八策?,跑到南京献给朱元璋。
刘伯温虽然才比诸葛亮,但朱元璋不是刘备啊。出山就闹这么一出,朱元璋心里肯定是不爽的,要不是他写的?十八策?确实很有用,朱元璋未必待见他。
刘伯温出山后,辅助朱元璋消灭群雄,推翻元朝,短短8年时间,建立明朝,立了很大的功劳。
刘伯温跟随朱元璋短短8年而已,虽然能力特别强,但是论资排辈,他的资历肯定不够的。刘备离开了诸葛亮,啥都干不了。朱元璋离开了刘伯温,大明朝仍然可以建立。
从始至终,刘伯温在朱元璋心里都不会有太高的地位。就是个普通的很厉害的谋士而已,不会对他言听计从,更谈不上有多信任。
大明朝建立后,刘伯正不阿的性格,让他得罪了一大批人。
朱元璋要责罚丞相李善长,刘伯温说李善长功劳很大,威望很高,虽有过失,还是不要惩罚的好。朱元璋说要刘伯温当丞相,刘伯温不答应。
朱元璋摆明了要拿刘伯温当剑对付李善长,刘伯温不从,这不就得罪了朱元璋吗?
后来,李善长辞官归居,朱元璋想任命杨宪为丞相,杨宪平时对刘伯温很好,可刘伯温极力反对,说杨宪气量不行。朱元璋又问汪广洋怎么样,刘伯温又说汪广洋的气量比杨宪更狭窄。朱元璋再问胡惟庸,刘伯温还是说他不行。朱元璋说那丞相只有刘伯温能胜任了。刘伯温又拒绝了,说自己性格不合适,要朱元璋去用心找,一定能找到合适的人。
刘伯温确实能看人,那三位丞相都不得善终。但刘伯温这么一搞,直接得罪了三个大人物。最后还没解决朱元璋的问题,朱元璋肯定是很恼火的。从之后朱元璋先后任命杨宪,汪广洋,胡惟庸为丞相,足以说明他对刘伯温是不信任的。
刘伯温也自知得罪了太多人,早早的辞官回家养老。杨宪,汪广洋没当多久丞相就玩完了。胡惟庸上位。胡惟庸可不是个善茬,从没忘记刘伯温。仗着朱元璋对自己的信任,指使人诬陷他在家乡强占有"王气"的坟地。朱元璋对刘伯温有了猜忌,起了杀心了。刘伯温慌忙跑到京城认罪,抑郁成疾。胡惟庸趁机给给刘伯温下毒。
刘伯温怀疑胡惟庸毒害自己,婉转告诉朱元璋。这时候朱元璋宠信胡惟庸,猜忌刘伯温。既然胡惟庸下手了,自然也合他心意。朱元璋当然是当作没听见,让刘伯温好好休息等死。
刘伯温虽然已经隐退,但是朱元璋最后还是不放过他。那是因为朱元璋对刘伯温已有积怨。当初刘伯温在参加早朝的时候写过一首《乙卯岁早朝》让朱元璋很不高兴,还有就是因为后来的一本天文书《六甲天书》。
刘伯温是明朝时期的一位谋臣,朱元璋打天下的时候,刘伯温出了很大的力,为朱元璋立下了很多的功劳,甚至还有一句话说?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由此可以看得出来,刘伯温是能力出众的。刘伯温又叫做刘基,他小的时候是一个神童,12岁就已经考取功名,在二十岁的时候就已经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对于兵法也颇有研究。后来刘伯温又意外地得到了《奇门遁甲》,掌握了奇门遁术的知识。
再后来刘伯温邂逅了朱元璋,成为了朱元璋的谋臣,并且给朱元璋提出了很多作战方案,都被朱元璋采纳了,后来在朱元璋和陈友谅等势利对战的时候,刘伯温也出了很多力。后来刘伯温通过观察星宿,给朱元璋出了很多建议,在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刘伯温被封为御史中丞兼太史令。这个时候刘伯温对于朱元璋来说,还是很有利用价值的,但是对于刘伯温这些通天的手段,朱元璋还是很忌惮的,朱元璋知道刘伯温的心思,刘伯温也了解朱元璋,两个人就这样面和心不和维持了很长时间。
后来是因为李善长,刘伯温知道自己这个时候再不离开的话,可能会祸及家人,于是就请辞了。虽然离开了官场,但依然要参加元旦的早朝,后来刘伯温做了一首《乙卯岁早朝》让朱元璋心里更加的不满,后来刘伯温生病以后,朱元璋让胡惟庸带医生去探望,吃了他们带来的药,刘伯温更加痛苦,听着朱元璋嘘寒问暖的话,刘伯温更加心寒。后来他知道自己大限将至,于是拿出了天文书《六甲天书》,希望以此书来保全自己的家人。
关于“朱元璋为什么打压刘伯温呢?”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森河]投稿,不代表亿简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jgoibb.cn/yz/2031.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亿简号的签约作者“森河”!
希望本篇文章《朱元璋为什么打压刘伯温呢?》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亿简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朱元璋为什么打压刘伯温呢?”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朱元璋为什么打压刘伯温呢?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