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汶川不在地震带上!为什么还地震呢?”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汶川不在地震带上!为什么还地震呢?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汶川县“因县西汶水为名”,东西宽84公里,南北长105公里,而汶水即为岷江。如果可以鸟瞰这里,蜿蜒的岷江由县北部入境,贯穿东部,长达88公里。你也会发现,这里的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西部多分布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四姑娘山海拔更高为6250米,东南部岷江出口处海拔则仅为780米。相对高差大, 地形坡度陡, 临空面发育, 沟谷纵横,切割强烈。西南部受制于邛崃山系,东北部为龙门山脉所控。
我国受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推挤,地震活动比较频繁。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研究员张国民告诉新华社记者,从大的方面来说,汶川地处我国一个大地震带——南北地震带上,中部地区的中轴地震带位于经度100度到105度之间,涉及地区包括从宁夏经甘肃东部、四川西部直至云南,属于我国的地震密集带。从小的方面说,汶川又在四川的龙门山地震带上。因此,这里发生地震的几率较高。
斜跨北东南西方向的龙门山断裂带,位于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东缘之间,其规模大而位置特殊。该地震带长约400公里,宽70公里。
变化多端的地形地貌是大地构造活动与地表共同孕育的结果。龙门山形成于中生代和早新生代。
现今龙门山最显著的地貌特征就是南北分段性:北段海拔普遍处在1 000 m至2 000 m之间。沿北东方向,龙门山北段和四川盆地之间界限逐渐模糊;南段地形陡峭,盆山界限清楚。
龙门山地区宏观上看构造性质相似, 受力环境一致, 地质学家近年来进行了不少整体研究。汶川县处于九顶山新华夏构造带, 地质构造复杂, 断层、褶皱发育, 构造对岩土体的改造强烈。同时, 区域构造运动应力场的作用使岩体节理裂隙发育, 岩性破碎, 结构面发育, 从而使岩体力学性质大为变化, 为地质灾害的发育提供了条件。
1610~1900年龙门山地震带只有2次强震记载,而1900年后的阶段较为活跃,1900年至2000年这100年间5级以上地震则比较完整, 共发生14次地震, 即1900年邛崃地震、1913年北川地震、1933年理县和茂县地震、1940年茂县地震、1941年康定地震、1949年康定地震、1952年康定和汶川地震、1958年北川地震、1970年大邑地震和1999年绵竹地震等。
四川省地震局成都基准台江道崇曾详细研究了龙门山地震带地震活动特征,他指出,1960年以来大于等于4.5级的地震有明显“成组”发生特征,可以把此间(1960~1994)14次地震划分成7组, 除了第6组为次地震外, 其余各组均成对出现。1995年,有研究表示,该带强震频度不高,中等地震相对活跃。强震活动的盛衰变化没有明显规律,其主体活动地段为汶川-茂县一北川段和天全一宝兴段,二者的强震具有交替发生的特点。
不过汶川县地震台的陈晓华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研究发现了一些变化,龙门山地震带(中南段)中强地震具有明显的迁移特征。即1900年前的中强地震的迁移规律是由北(北东)往南(南西)迁移;1900年以来的中强地震的迁移规律正好相反,即由南(南西)往北(北东)迁移。
根据美国国家地震调查局(USGS)的测量数据,昨天的大地震震源深度约为10公里。《财经》杂志引述研究人员的话指出,且不论美国国家地震调查局的数据是否准确,但此次大地震属于浅源地震,当无疑义。通常,震源位于地下70公里之内的,都称为浅源地震,“震源深度越浅,地震能量越大。”
本报记者在《四川地震》2007年6月期上查到四川省地震局地震监测研究所对当年1~3月的全省地震月报目录(里氏震级ML ≥3.0),共有22处,其中2007年2月12日的那次地震震中也为汶川,震级3.2级,深度8公里。
四川省地矿局攀西地质大队胡炎认为:X形活动断裂带控制着川、滇两省大多数主要地震的发生, 如“跷跷板”两端之互动。据已发生过的破坏性地震资料看, 一般情况下, 南东向组发震时, 北西向组在休息,反之亦然。
有关专家告诉新华社记者,在地震学中,一般发生的震级越高,其破坏力度越大。这次汶川地震7.8级,其震中地区的破坏力度在10度左右,会造成房倒屋塌、地质滑坡和地面裂缝等灾害。
我的家乡周口没有在地震带上为什么还地震呢?
看图
海源地震:印巴次大陆向北偏东移动,下插入青藏高原,海原就在隆起的边缘。亿万年后这里还会抬升隆起最终成为青藏高原的一部分。
唐山地震:唐山属于太行山京津唐地震带
板块构造中的板块并不是铁板一块,近年来有不少研究认为应该划分出更多的板块,而不是仅仅只有七大板块。板块内部同样有很多会发生缓慢或者间歇性活动的构造带。有一些是古老地块拼合留下的缝合带。主要为断层带和褶皱(板内造山带)等。唐山就位于郯城-庐江断裂带和燕山山脉的交汇处,两者都属于华北地块的板内构造。
看下图其实能够很清楚看清板块运动后的痕迹,左边红线最下方的苏门答腊岛是目前世界上地震最频繁的地方(没有之一)而唐山也在此红线上,也就是说往大了说唐山依旧受到太平洋板块的影响。对了海原也在这条线上,受着来自东西两边的力。
另外四川断裂带也在这红线上。
上面那张地震图对照这张地形图,是不是完全吻合。太平洋下插后挤压的边界和印巴次大陆挤压过来的力在这条红线处交汇。两根红线中间是太平洋下插引起的抬升,也使中国大陆南方露出海洋,虽然这是很久远的事了,但就目前地震频繁的发生还是能看出,这个力在继续
河南周口地震这次的震中是太康地区,太康地区属于河北、河南、山东交接地方。这里属于两天断裂带的交汇处,一个是从许昌到太康、鄢陵的断裂;还有一个是北东走向的。是从太康到山东曹县的断裂带。所以说周口地震的原因呢就这两个,一个是地球进入活跃期,再一个是周口属于地震带。而且是两条断裂的交汇处。 ?
周口地处华北平原,位于大陆地块中部,地质类型为坳陷盆地,称周口坳陷。不位于主要地震带上,不易发生地震。但是历史上仍有多次地震发生,因为由于新生代喜马拉雅山运动,使以前的地层形成褶皱带,造成境内地质基底构造有6条断裂,一条背斜,具有一定的活动性,大陆地块并不是完整的一个地质单元,地块中间也会由于受边缘的挤压,张裂作用而产生断裂,为地震的发生埋下伏笔。说以说平原地区并不是不可能发生地震。
周口市属于华北地震带,由于新生代喜马拉雅山运动,使以前的地层形成褶皱带,造成境内地质基底构造有6条断裂,一条背斜,具有一定的活动性,曾发生过多次地震.据史料记载:从西晋泰始九年(273年)至今,境内发生过地震10次(其中星陨地震2次);与邻居同时地震6次,但震中、震级不详;受外省、外县地震波及15次.以上地震,境内均未造成明显灾害。
“地震的发生其实与板块构造活动相关,它是由于板块间的相互运动而引起的,比如说这次台湾高雄的6.7级地震,就是与环太平洋活动带有关。”他说,大震的基本成因是板块的相互作用,地球从外到内由地壳、软流层、地幔、地核组成,板块作用的力源来自软流层的对流、洋中脊的推挤和板块的地幔的拖曳作用。
从近100多年来,全球每年都会保持在18次左右7级以上的大地震,也就是我们专业说的年频次保持在18次左右。”他说:“板块内部及边缘不断进行能量积累,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进行能量释放,能量释放的时候就会相对较活跃。所以地震活动水平也会因板块随受力(能量聚集)——撤力(能量耗散)而总体呈准周期的韵律变化特征。而在释放(能量耗散)的时候,释放地点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地震带、欧亚地震带和海岭地震带等三个地震带上,而大地震通常发生大型构造板块边缘,所以近期可以看出环太平洋地震带比较活跃。”
个人建议:自1900年以来,全球平均每年发生7级以上地震18次、8级以上地震1次,但地震发生时间非常不均匀,有的时段地震较为密集,有的时段地震较为稀疏。2010年以来,截至3月6日全球发生7级以上地震5次,略高于平均数。地震专家认为,考虑到地震在时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所以其仍在正常的分布范围,是地球地壳运动过程中地震活动的一种正常涨落现象。
关于“汶川不在地震带上!为什么还地震呢?”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醉秋]投稿,不代表亿简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jgoibb.cn/yz/505.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亿简号的签约作者“醉秋”!
希望本篇文章《汶川不在地震带上!为什么还地震呢-》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亿简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汶川不在地震带上!为什么还地震呢?”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汶川不在地震带上!为什么还地震呢?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